亩产6584斤!凉山优质乌洋芋新品种“西芋7号”创下高产新纪录
2023-09-25 18:16
举报

“哦哟!哦哟!阿啵啵!这窝产量太高了,一窝竟然结了43个马铃薯!”9月23日,普格县花山镇东方村五组村民郑日聪家的马铃薯地里,西昌学院的李佩华教授,普格县农业农村局、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的相关负责人等与村民们一道,正在挖掘地里的凉山优质乌洋芋新品种“西芋7号”马铃薯,最多的一株竟然结了43颗马铃薯,而且个头都比较肥大,现场初步估算大约有10来斤。这样的结果,让在场的人感到特别兴奋和激动。

经过11年多的系统选育,由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李佩华及其马铃薯科研团队成功研制的优质乌洋芋新品种“西芋7号”,在海拔3020米的普格县花山镇东方村和高峰村试种成功,并创下亩产6584斤的最高记录,并于9月16日顺利通过四川省农科院等专家组的测产验收。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第一批“西芋7号”乌洋芋仅在普格县当地市场进行了试销,就以每斤4、5元左右的价格被抢购一空,反响出奇地好。这让祖祖辈辈都在种马铃薯的郑日聪倍感振奋,他说,以前种植老品种,一亩地的产量只有1000多斤,收入也就1000多块钱。今年种植新品种“西芋7号”后,亩产竟然达到了6000多斤,收入预计可达3万多元左右,“这个品种好,价格也可以卖得好,我们高兴得很!”

东方村试种成功“西芋7号”马铃薯的消息,也极大地增强了邻村高峰村村民的信心。村党委副书记、普格县华园生态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杨华说,在高峰村415户农户中,有一半以上都要种马铃薯。这次“西芋7号”试种成功,让村民们信心培增。“2024年,高峰村将精心谋划,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力争种植‘西芋7号’马铃薯5000亩”,杨华信心满满地说道。

西昌学院马铃薯科研团队历经11年多时间培育出来的新一代优质品种——“西芋7号”马铃薯新品种,与传统洋芋和传统乌洋芋相比,不仅具有淀粉含量高、口感好、富含更多花青素和较好的抗氧化等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高产、抗晚疫病、耐旱和重金属含量极低,食品安全性较高等特点,同时适合不同海拔、不同区域种植。

9月16日,由四川省农科院、西昌学院、第三方评价机构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组成专家组对“西芋7号”进行了测产验收,专家组认为,该品种是四川省近年来选育出来的具有突破性的优质马铃薯新品种,创新性强,具有显著的节种、增产和增效潜力,建议在马铃薯产区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与此同时,通过高产栽培攻关试验,该品种如今还形成了“选用良种、减密壮株、平衡施肥、综合防病”为主要内容的“减密壮株强化”实用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抢抓机遇,先行一步!普格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吉木尔杰说,2024年普格县将率先种植“西芋7号”马铃薯种薯示范地2000亩,2025年将在全县推广种植5万亩,到2026年、2027远期目标实现种植10万亩,努力让“西芋7号”马铃薯真正成为高山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我们要通过推广西芋7号这个新品种,把我们整个高山地区,海拔高的这部份土地全部利用起来,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实现增收致富这个目标。”

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副院长、西昌学院马铃薯科研团队负责人李佩华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西芋7号”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充分发挥学校及团队的科研优势,为凉山州乃至四川省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下一步,我和我的团队将进一步继续加强该品种的高产示范攻关,力争使该品种在未来几年内再创新高,切实为凉山,乃至整个四川的马铃薯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闻延读

凉山州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近260万亩,具有产量高、规模大、品质好、影响大四大显著特点。但在全州面积十分广阔的高山地区特别是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一直只能种植原有的老品种马铃薯,虽然口感好,但是产量低,群众收入少,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凉山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发展马铃薯产业,突出冬马铃薯种植,建设马铃薯基地170万亩;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良种繁育基地;每县形成1~2个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特色产业园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而随着“西芋7号”马铃薯的试种成功,将能够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凉山现有的马铃薯品种结构,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提升产量和质量,让农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天府第二粮仓”建设。

记者:潘美杰、阿勒睹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